心肌炎包括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儿科临床上有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电图检查与心肌炎相似,易发生混淆致误诊。在1999年“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确诊依据有4项,第4项是指要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一定先要除外其他病征。
心肌炎包括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及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心肌病、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β-受体功能亢进症及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等。
下面就儿科临床上时常遇到的几种病症进行简单讨论:
1、β-受体过敏综合征,本症也称β-受体功能亢进症,近年来开始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它常见于年长儿,以女性为多。患儿常自觉心悸、心前区不适或刺痛、胸闷、气短、头昏、乏力、手脚麻木或颤抖、掌心多汗、焦虑、失眠等。查体多有心动过速。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偶有心律不齐。血压可偏高。
心电图检查常显示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及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偶有过早搏动。如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易把上述临床症状及检查所见误认为心肌炎的表现。但心脏远达三位像、心脏超声检查及心肌酶谱均属正常,心得安试验阳性,应用β-阻滞剂治疗有明显效果。
2、心脏神经症,多见于学龄儿童,也可见于学龄前儿童。患儿多自述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或家长观察到患儿时常深吸气或叹息样长出气。但详细追问病史患儿活动不受限,入睡后自觉症状消失、呼吸平稳。平时多有各种原因(包括家长紧张情绪的不良影响)所致的心理障碍。患儿常伴有头晕、头迷、乏力、多汗、焦虑、失眠、四肢麻木等症状,但体格检查常无阳性体征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