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白内障是致盲的常见眼病,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理想的复明手术,但术后仍有少 数患者视力恢复不理想,现将我院2000年2月~2005年10月148例162眼住院患者术后低视力原因统计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48例162眼,男82例90眼,女66例72眼;年龄12岁~89岁,平均67.3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98眼,并发性白内障55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外伤性白内障7眼。术前视力:光感~0.3;晶体核硬度:Ⅱ级核20眼,Ⅲ级核78眼,Ⅳ级核62眼,无核2眼。术前有明确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眼病者112眼,其中高度近视29眼,糖尿病史32眼,青光眼史及抗青光眼术后16眼,老年黄斑病变24眼,葡萄膜炎史2眼,角膜白斑或薄翳2眼,眼外伤史7眼。术前视力光感及指数、眼底窥不入且视功能不正常(包括光感、光定位、辨色力)者38眼。术前检查中发现有影响术后视力的因素存在,已向病人详细说明预后。

1.2 术前准备 患者术前血糖均<8.5mmol/L,血压<160mmHg/110mmHg,血、尿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术前0.5h常规冲洗结膜囊、散瞳,术前10min结膜囊内点爱尔凯因表麻剂3次。

1.3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由经验丰富的手术医师在表面麻醉下完成,行常规角膜缘后巩膜隧道切口或透明角膜切口,囊袋内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或PMMA人工晶体,如术中后囊破裂者则视囊膜残留情况行前段玻璃体切割后再植入晶体。

1.4 术后并发症

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积血,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经常规治疗后,大部分术后3d~1W消失,人工晶体前膜最长吸收时间为2W,术后3月所有术眼愈合良好,KP阴性,无房闪,瞳孔居中,人工晶体位置正常。

1.5 低视力标准

采用我国低视力诊断标准及分级,即最佳矫正视力>0.05而≤0.1为一级低视力,最佳矫正视力>0.1而<0.3为二级低视力,并以术后三月最佳矫正视力为准。

2 结果

本组患者162眼中,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一级低视力患者29眼(占17.90%),二级低视力 患者133眼(占82.10%);原因分析如下:老年性黄斑变性49眼,占30.25%,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44眼,占27.16%,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36眼,占22.22%,青光眼视神经损害12眼,占7.41%,黄斑囊样水肿5例,占3.09%,角膜白斑斑翳2例,占1.23%,视神经萎缩3例,占1.85%,陈旧性眼底出血4例,占2.47%,玻璃体混浊4例,占2.47%,弱视2例,占1.23%,视网膜色素变性1例,占0.62%。

3 讨论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的不断改进,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手术效果日趋完美,但由于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程度主要取决于视网膜,尤其是黄斑部的视功能情况,故术后低视力仍有一定的发生率。究其原因主要有:①老年黄斑变性:本组49眼患者中仅24眼术前有明确诊断,足以说明该病在临床上易被漏诊,应引起足够重视。②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由于其眼轴不断加长,后极部出现进行脉络膜视网膜变性病理损害。③青光眼视神经损害: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是目前常见的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之一,可能与晶体直接损伤,浅前房及房水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与血糖控制程度及病程有关。所以,早期控制血糖能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也将有效防止白内障术后低视力的发生。另外,诸如黄斑囊样水肿、陈旧性眼底出血、玻璃体混浊等均是引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的原因。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白内障患者术后低视力的发生由多种原因造成,因此,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病人,尤其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糖尿病、高血压、青光眼的患者,视力在眼前数指以下的患者常规行光定位及光感检查,以便初步了解视网膜及黄斑功能。另外随着白内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的并发症越来越少,本组病例中因手术因素而影响视力多出现在术后早期主要为角膜水肿及色素膜反应,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视力提高。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