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运动警惕四误区 这些运动或更适合糖友

糖尿病患者运动警惕四误区 这些运动或更适合糖友

运动疗法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很有益处的,有些患者不敢参加体育锻炼,其根本在于对糖尿病运动疗法的认识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些运动误区以及糖友应该如何运动。

糖尿病运动警惕四误区

1、家务取代运动

分析:做家务虽然具有运动的部分特点,但与糖尿病治疗意义上的运动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做家务是以完成必要的家庭事务为主,不具有治疗运动连续性和运动量的概念。一般来说,做家务不能满足治疗所需要的运动量。调查发现,家庭主妇真正处于运动状态的时间每天大多不足两个小时,而且运动强度都较低。而且在家庭环境中,往往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糖尿病的运动治疗应因人而异,达到一定的运动量,并要有一定的运动环境。

2、累了不运动

分析:必要的运动量是糖尿病运动治疗的前提,除非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如果你每天都感觉很累,说明你血糖可能控制很差,更需要加强运动,只有血糖控制良好,这种“累”才会减轻。认为“再运动就受不了了”只是自己吓唬自己。

3、盲目运动

分析:这种运动是盲目性的,认为只要运动就会降血糖的想法是错误的。对有严重并发症者,盲目运动可能加重病情。如果把糖尿病的治疗希望完全寄托于“运动”,既不监测血糖、也不就诊,那更是有害无益的。而且盲目运动缺乏针对性,即使适合运动的人,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运动,不宜盲目运动。

4、起床过早

分析: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生物钟”,这个钟都是为你的生理节律而存在的,它不能随便被调拨,否则会影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过早起床,可能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人体生物节律紊乱,使体内节律性分泌的激素发生紊乱,从而引起血糖波动。所以每天的起床时间不宜早于清晨6点,而且每天起床的时间要基本一致。

糖友冬季更应运动

到了冷天,糖尿病人的血糖就会比其他季节偏高。还有一些老年人,因为新陈代谢减慢的关系,也会出现血糖偏高。研究表明,运动锻炼能起到降血糖的作用。

运动锻炼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进行30分钟的运动后,血糖可降低12至16%。临床研究发现,运动能使胰岛素消耗减少,减轻胰岛细胞的过度负担,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此外,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对自身和外来注射的胰岛素不敏感,通过运动使体重减轻后,可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机体的血糖值,从而使胰岛素的用量减少。通过运动还能使糖尿病人增强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低强度运动更适合糖友

内分泌科医生介绍,糖尿病患者经常运动能够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但过度运动后会发生低血糖反应,低血糖可以发生在运动后的2~12小时内,甚至在24小时内。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发生低血糖的时间范围就越大,如果总是持续发生低血糖反应,平均的血糖值自然会波动,对降糖反而没有好处。

高强度的运动适合较为年轻的初发糖尿病患者,需要有较好的体能和肌肉关节条件,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活动,避免运动损伤。在运动后还应该注意肌肉放松。而糖尿病患者别轻视如购物、一边聊天一边散步、上下楼梯、家务劳动、开汽车等低强度运动。低强度运动时间长了,积少成多,也会消耗掉相当大的能量,对血糖控制产生积极作用。运动停止后60小时,血糖和血脂的有利变化,包括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善都会消失,因此为了控制餐后血糖,最好每日运动,甚至每餐后运动(多数都是低强度运动)。

再者,糖尿病患者的脚比较娇气,很易因为小石子硌着发生糖尿病足部病变,所以对场地应讲究,地面的弹性很重要。土地和柏油路面较好,比水泥地和人行道的地砖对脚的损伤小。周老伯自从两年前患了糖尿病后,每天早晨一大早就起来锻炼身体,运动量比过去大了几倍,目的是消耗掉身体内多余的糖分。可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血糖还是没有明显变化。

糖尿病患者运动警惕四误区 这些运动或更适合糖友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