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走出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及早走出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有的人认为:性教育就是青春期教育,性教育的对象只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这实际上是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 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此后一生关“性”的种种方面。成人性变态中的“异性癖”、“同性恋”患者, 实质上是不能正确地认同自己的性别。

个体在生物学上的“性”, 与其在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别角色”未必总保持一致,只有个体把自己看作男人或女人,同时其行为举止都符合自身的“性别身份”,才是性别认同。“异性癖”、“同性恋”者在性别认同中出现反常现象,表现为性别角色紊乱或性别角色倒错,往往是患者在童年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及期望造成的。因此,对青少年的性教育从儿童早期就应该开始,从婴幼儿、童年一直到青少年,围绕着达到对“性别”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以及青春期的性适应等教育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开展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以上性教育误区的存在会直接影响到儿童早期性教育的效果,还可能因此而形成对性的羞耻感、厌恶感,甚至萌生罪恶感,引发成人时的性心理异常。由此可见,为了孩子的现在和将来,父母必须及早走出性教育的误区,树立正确的儿童性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儿童的性心理需要,开展科学、适当、有效的性健康教育。

1、 性别视角偏差:将男女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相互混淆

由于对男孩女孩的期望不同,因此,在对孩子进行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重男轻女的现象,使得孩子对未来的自己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压力。例如:我们一直强调,男孩是社会的栋梁,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而女孩最重要的品格是温柔贤淑,相夫教子。虽然社会发展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很多父母都希望“儿成龙,女成凤”,但是在性别教育中,男主位、女从属的性别观念还是深刻左右着人们对男孩和女孩施行不同的教育。

其实,性教育是随时随地的教育,不一定是你说我听的教育。比如说,古有“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之说。“璋”是玉的一种,是礼器,祭祀的时候会用到;“瓦”就是陶制的纺织用的工具,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我们出生在这样的社会文化之中,很多关于性别的区分,性别角色定位等等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东西,似乎天经地义,人们不会多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这也是性教育的一种,是社会给定的一个性教育的框架,千百年来人们一出生就接受了社会给出的性别角色定位,并一直遵循着。按照传统的性别角色,我们不自觉地就要求男孩要顶天立地,要坚强,刚毅;女孩则要温柔如水,细腻和善解人意;这些不是男女两性的生理性别决定的,而是社会文化后天造就的。社会发展了,男女在社会分工上,体力的优劣越来越不明显,女性能够在社会生活中与男性共同创造价值,分享成果,传统价值观中对女性的约束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着。中性化潮流也映证了传统社会男女性别角色的分工并不是优生理条件所决定的。因此,在性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观念上的引导。

2、羞于告诉孩子生殖器官的正确名称

两三岁的时候,孩子都会有一定的性别认知,大人也会热心地回答孩子提出的为什么。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能正确告诉孩子男女有别在于生殖器官的区别。很少有人说,女孩儿没有小鸡鸡是因为女孩儿不听话,小鸡鸡被小狗吃掉了。这样的回答,会让很多女儿对自己的生理性别产生自卑。现在很多大人都会告诉孩子,男孩子有阴茎,女孩子有子宫,那个小房子是孕育小宝宝的地方,男女两性各有所长。

但是,在告诉孩子男女有别的时候,很多大人都不敢说出生殖器的名称,多数用小鸡鸡代替阴茎,用小房子代替子宫,用小咪咪代替乳房,基本上没有家长能够坦然地对孩子说出“阴道”这个词。

准确而坦然地说出生殖器正确的名称是很重要的,这会让孩子认为,这是一个严肃的事情,和我们能够准确地说出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说明人的生殖器官和人体的其他器官是一样的,发挥他的功能而没有什么特别的和见不得人的。如果遮遮掩掩,反而会强化孩子对生殖器官过多的关注,而那些别称,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对生殖器官的错误认识。

比如很多人喜欢在孩子呀呀学语的时候,总是对孩子说“吃饭饭”,“睡觉觉”之类的词语。待孩子长大了,这些词语就不适用了,孩子要重新学习“吃饭”、“睡觉”的表述,其实这么教孩子完全是多余的,孩子的理解能力远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很多。所以,如果你想对孩子进行一些知识的教育,那么,就一定要使用准确的语言,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

而且,在告诉孩子这些的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图,也可以直接用孩子和大人的身体。

在家中,和孩子一起洗澡,适当裸露身体,对孩子是非常有益的。对健康身体的科学认知,就能在孩子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观念。身体不是自然的,不是肮脏的。

3、性教育不仅是生理教育还应该是文化教育

两性的生理区别决定了两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这一生必然要处理两性关系,社会文化是附着在生理之上的。

说到性,含有四个层面的意思:自然界的雌雄;人类社会中的男女;性行为;两性交往。性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成人更多地是要让孩子能够悦纳自己的性别,尊重他人的性别,能够认识两性间的情感,处理好两性关系,进行有安全保障的性行为。

家庭性教育首先要成年人摆正观念。比如说现代人应有的正确的自慰观。自慰不是性的全部,但是只要不对他人造成伤害,与其他方式获得的高潮具有同样意义,具有相等的价值评判,而不必自我贬损。欲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得到释放,不是你该不该做,而是你如何对待。很多人就是被自慰是有害的论调害的,问题不在身体而在头脑。如果孩子们知道同学、父母,在这个年龄都会有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恐慌、害怕,就有可能找到能帮助自己的人。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处于某种恐惧和不安而自慰,因为他们会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矛盾和冲突。这就要察言观色,找出其问题隐藏的真正含义,比如,学习焦虑或人际交往的困难和压力等。

还有同性倾向的问题。因为隐秘的话题不好公开讨论,对异性的表达也不能遂心所愿,所以青少年时期的同性倾向是成长过程中的很普通的现象,并不是有这种心态就是同性恋。

开放的的社会环境,正是培养孩子健康性心理及其人格的有利条件,成年人所要做的就是对他们探求性知识进行深化的引导,引导他们如何去认识性对一个人生命和生活还具备哪些更丰富的作用和价值,这是一个挑战。

你要给孩子一种性的美感,让性成为一种爱,让爱成为一种力量。

4、 妈妈负责女孩的性教育,爸爸负责男孩的性教育

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都能意识到要给孩子一定的性教育,但是,在实施教育的时候,

往往羞于对自己的异性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常常是妈妈对女孩说,爸爸对男孩说,大家不会觉得这会有什么问题。其实,这样做,本身就像孩子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性是很神秘的。很多家庭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父亲与女儿,儿子与妈妈逐渐疏远了,在他们最想了解异性的时候,爸爸妈妈向他们封闭了自己。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是父母的共同责任。这个时候,他们更需要在父母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样和未来,同时了解异性的特点,学会和异性相处之道。父母不必根据自己的性别或有意避开和孩子讨论性问题。如果父母能够坦然地和孩子一起针对相关问题一起讨论,无疑就会让孩子明了,性的学问,两性相处的学问,都是科学,都时能够在阳光下去面对的。

及早走出性教育对象上的误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