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是比较常见的眼底血管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主要症状为中心视力下降,或某一部分视野缺损,但发病远不如动脉阻塞那样急剧和严重,一般尚可保留部分视力,在中央静脉阻塞后3~4个月,约5~20%的病人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并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其具体症状是什么?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征是:视网膜血液瘀滞,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Hayreh把它分成:①静脉郁滞性视网膜病变(中青年视力下降较少,视网膜静脉循环郁滞、预后较好)。②出血性视网膜病变(中年以上视力高度减退,静脉郁滞前后有中央动脉供血不足,预后差)。

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分为2种类型:

(1)轻型:又称非缺血型(nonischemic)、高渗透型(hyperpermeable)或部分性(partial)阻塞。自觉症状轻微或全无症状,根据黄斑受损的程度,视力可以正常或轻度减退,视野正常或有轻度改变。

早期:视盘正常或边界轻度模糊、水肿。黄斑区正常或有轻度水肿、出血。动脉管径正常,静脉迂曲扩张,沿着视网膜4支静脉有少量或中等量火焰状和点状出血,没有或偶见棉絮状斑,视网膜有轻度水肿。

晚期:经过3~6个月后视网膜出血逐渐吸收,最后完全消失。黄斑区恢复正常或有轻度色素紊乱;少数患者黄斑呈暗红色囊样水肿,荧光血管造影呈花瓣状荧光素渗漏,最后形成囊样瘢痕,可致视力下降。部分患者视盘有睫状视网膜血管侧支形成,形态如瓣状或花圈状,静脉淤滞扩张减轻或完全恢复,但有白鞘伴随。没有或偶有少量无灌注区,没有新生血管形成,视力恢复正常或轻度减退。

(2)重型:又称缺血型(ischemic)、出血型(hemorrhagic)或完全型(complete)阻塞。

①早期:大多数病人有视物模糊、视力明显减退,严重者视力降至手动,合并动脉阻塞者可降至仅有光感。可有浓密中心暗点的视野缺损或周边缩窄。眼底检查可见视盘高度水肿充血,边界模糊并可被出血掩盖。黄斑区可有明显水肿隆起和出血,可呈弥漫水肿或呈囊样水肿。黄斑囊样水肿为小泡状,排列成花瓣形或呈蜂房样。还可有出血位于囊内,形成半月形或半圆形液平面。动脉管径正常或变细,静脉高度扩张迂曲如腊肠状,或呈环状起伏于水肿的视网膜中,由于缺氧,静脉血柱呈暗红色,严重者由于血流停滞,红细胞聚集在血管内,呈现颗粒状血流。视网膜严重水肿尤以后极部明显。大量片状点状出血,沿静脉分布,严重者遍布整个眼底。从表浅层毛细血管层渗出的出血呈火焰状,从深层血管层渗出的出血为点状或斑状。严重者围绕视盘形成大片花瓣状出血,甚至进入内界膜下造成舟状视网膜前出血,更重者穿破内界膜成为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常有棉絮状斑,随病情加重而增多。这种棉絮状斑是由于急性前毛细血管小动脉闭塞抑制了神经纤维层的轴浆运输而形成。视网膜电图b波降低或熄灭,暗适应功能降低。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偶有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延长,视盘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超过视盘边界。

②晚期:一般在发病6~12个月后进入晚期,视盘水肿消退,颜色恢复正常或变淡,其表面或边缘常有睫状视网膜侧支血管形成,呈环状或螺旋状,比较粗大;或有新生血管形成,呈卷丝状或花环状,比较细窄,有的可突入玻璃体内,在眼底飘浮。黄斑水肿消退,有色素紊乱,或花瓣状暗红色斑,提示以往曾有黄斑囊样水肿。严重者视网膜胶质增生,成纤维细胞聚集形成继发性视网膜前膜,或掺杂有色素的瘢痕形成,视力严重受损。动脉管径大多数变细并有白鞘,有的完全闭塞呈银丝状。静脉管径不规则,也有的变窄有白鞘伴随,特别是炎症所致者更明显。视网膜出血和棉絮状斑吸收,或留有硬性渗出,吸收较慢,一般在1年或数年内完全吸收。毛细血管闭塞,甚至小动脉和小静脉也闭塞,形成大片无灌注区。

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症状表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