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毛:防治癌症医患共参与

郭小毛:防治癌症医患共参与

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显示,我国新发癌症发病率已达285.91/10万,因癌症死亡病例将达270万。是什么原因造成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我们将如何进行早期防治?癌症治疗的将来又是怎样的趋势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郭小毛教授,来听听他对于这些疑问的解惑。

百姓常常 “谈癌色变”,然而对于癌症,又真正了解多少呢?有人把癌症比作恶魔,有人把癌症比作入侵者,总之,都是悄悄蚕食人们生命的“不速之客”。但是,唯有科学认识癌症,才能做到有效地防癌和治癌。

建立“防癌屏障”

目前来说,肿瘤的防治强调的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病情发现得越早,其治疗效果越理想。那么,早期筛查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针对各部位的肿瘤,均有不同的筛查方法,如针对乳腺癌的钼钯、B超检查,大肠癌的肠镜检查,胃癌的胃镜检查,宫颈癌的巴氏涂片检查,肺癌的低剂量螺旋CT检查,前列腺癌的血清前列腺素抗体检查等。而对于诸如胰腺癌、肾癌等解剖位置较深的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更应提高警惕。年龄超过40岁的人,如有无法解释的腹部不适、腰背疼痛、突发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症状,在内科治疗的同时应该去找肿瘤专科医生,排除肿瘤的可能性,以免延误黄金治疗时间。

另外,郭小毛教授也希望各级医疗单位各司其职,共同做好那些极易早期发现的肿瘤的社区普查工作。他补充说道,“目前社区已经有了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防治网络,而专门的社区肿瘤防治网络并没有建立。通过社区肿瘤防治网络的建立,我们对社区医生进行培训,将肿瘤普查工作下沉到社区,此举将会大大造福百姓。”

据悉,200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携手上海市疾控中心、闵行区疾控中心、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七宝社区为试点区域,对区域内年龄在35~74岁的女性进行了乳腺癌早期筛查。通过乳房触诊、留取血样检查和健康教育,完成了初步筛查工作,一旦发现初筛为阳性的患者,即送往医院进行乳腺影像学检查。截至2012年年底,受益者达13 183人次,其中共发现乳腺癌77例。由于发现得早,进行保乳手术的患者占了33.3%,实现腋窝淋巴结不清扫率27.3%,未化疗率45.5%。而与之相比,2009年肿瘤医院进行的乳腺癌手术患者中,进行保乳手术和保腋窝者分别只占14%和8%。由此可见,早期筛查对于提高治愈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外,肿瘤医院还对七宝社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为期4年的大肠癌筛查工作,把“肿瘤早发现”的战场建立在社区。经过四年半的运转和实施,实现了“预防、诊治、康复”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机制,保证了社区大肠癌筛查工作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有质量地顺利推行,也为“肿瘤早发现”社区模式的建立和探索积累了经验。如今,大肠癌社区筛查工作已经被列入上海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逐步在全市推广。

肿瘤诊疗倡导“首次规范化”

十年来,肿瘤医院始终把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患者5年生存率作为一切医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国外先进国家的肿瘤治疗新理念、新方法和中国癌症发病、治疗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作出符合医学学科发展规律且最有益于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决策。“2005年6月起,12个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在肿瘤医院组建成立,这是我院医疗事业发展的‘新纪元’”。郭小毛教授自豪地表示。

目前,每个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都有一位首席专家,由他作为该肿瘤诊疗团队的领头人,与来自外科、放疗科、化疗科以及各诊断部门的专家一起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团体,为患者制定出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目前,已经累计解决疑难病例12 000余例。

经过7年的实践,科室间的合作更为密切,跨学科协作所发明的一些新技术应运而生,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指南相继出炉。更重要的是,多种肿瘤的疗效也显著提高,诸如乳腺癌I、II、III期病例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93%、81%、4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术后局部复发率为9%,I期病例的局部复发率更是低于2%。大肠癌的I、II期病例的五年生存率也分别达到95%、85%,III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接近70%,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郭小毛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解释道,以女性发病率最高的乳腺癌为例,乳腺癌的放射治疗已经成为多学科综合治疗中最为重要的一颗“螺丝钉”,将它和其他治疗手段“协同作战”,患者便得到最优的个体化治疗。这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外科手术的辅助性放疗,比如晚期患者不能手术,需先做一些辅助性的放疗,让肿瘤缩小至能满足外科手术的要求才手术,还有手术后的患者,通过风险评估判断为高复发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要做预防性的放射治疗。而早期的乳腺癌患者,目前通过保乳手术与放射治疗结合,其治疗效果与根治性手术相当。另一方面,放射治疗可以减轻一些晚期患者的症状、提高疗效,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姑息性治疗的作用。

质子重离子技术

突破“放疗瓶颈”

临床中,难治性肿瘤主要体现在发现晚(症状不明显或解剖位置隐蔽难以早期诊断)、容易复发转移,以及治疗手段有限,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而要突破这一治疗瓶颈,当今世界最为先进的放疗技术——质子和重离子技术便能破解某些肿瘤在放疗中难以提高肿瘤病灶中心位置照射剂量及放疗不敏感等问题。

郭小毛教授介绍道,“质子重离子技术是当今国际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它有效地集合高能物理、加速器制造、计算机、自动控制等新技术于一体。”医师们将勾画的靶区输入电脑,给患者治疗时,质子和重离子射线均可使有效放射线进入正常组织时呈低剂量状态,而进入到肿瘤病灶部位时,才释放高剂量,不仅可有效、精确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也对正常组织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郭小毛教授说:“此项新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放射线进入人体先高后低的剂量状态,而是像‘靶向治疗’一样,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进而提高肿瘤病灶区域的放射剂量。特别是对于腹膜后肿瘤、胰腺癌等处在脏器深处部位的肿瘤,其放疗效果将得到认可。”

目前,这两项技术已经分别在美国、日本、德国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且大量临床数据显示,特别适用于一些常规方法难以解决的肿瘤,使肿瘤放疗的精确性达到当今最高水平,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精确性佳都是其显著的特点。

癌症虽可怕,但可防可治。防癌要从自身做起,抗癌需要患者与医生共同参与。只有两者的互相配合,才可将癌症击倒!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疾病从症状出现到诊断、治疗、康复都需要经历很长一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平日科普知识的宣教外,百姓在医院的诊疗中也常会出现种种疑问,郭小毛教授将为您一一解答。

Q1。为什么有时候患者在A医院做了检查,去B医院进行治疗时,医生告知有些检查还得重新再做?

郭小毛教授:一般来说,上海三级医院的检查都是互通的。同级别医院的患者信息均由上海市医联网连通,去到其他的三级医院也可以查得到。但是,有些情况下,由于某个医院的检查方式倾向度不一样,会造成一些差异,以致于影响诊断和治疗决策,就需要重新做检查。比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可能会与操作医生及读片医生的主观性有关,通常情况下会调出原片再次诊断或要求在本院重做一次,以避免先前的诊断有误造成现在的错误治疗,这也是为患者考虑。

Q2。患者治病心切,对医生安排的择期手术有些不理解。那么,择期手术是什么意思?对病情会有影响吗?

郭小毛教授:在我们医院,择期手术一般是针对良性肿瘤患者,可视患者方便的时间和医生的手术时间来安排。在这段时期内,手术的迟早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另外,患者也可以在思想和物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有些疾病需要病情达到一定条件才可以实施手术,也叫做择期手术。而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手术时间不宜延迟过久,一般都会尽快手术,又称为限期手术。临床中,无论是择期手术还是限期手术,都希望患者能完全信任医生的安排,保持良好乐观的情绪,才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体康复。

Q3。肿瘤根治术后不久,再次复发转移,这种情况与手术时肿瘤没切除干净有关系吗?

郭小毛教授:可能会有一定关系。比如,胆囊炎手术强调的是无菌技术原则,而在肿瘤的根治术中,我们则有无瘤原则。即应用各种操作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不恰当的外科操作可导致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因此,首次的规范化治疗特别关键。如果第一次手术时,患癌部位的癌细胞未清除干净,就会造成日后肿瘤复发和转移。这也是目前我们医院的肿瘤治疗特别强调的一点,即首次的规范化治疗加上多学科综合诊治,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郭小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核医学会上海分会放射治疗与影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多项科研课题,先后在国内外肿瘤权威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擅长:乳腺肿瘤和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尤其在乳腺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的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方面有较深的研究。

郭小毛:防治癌症医患共参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