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出现健康问题,往往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现在有些女性保健品广告经常恐吓消费者,宣称‘出现黑眼圈、雀斑、皱纹增多,都是内分泌系统出了问题’,有些夸张。”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陈燕铭指出,部分内分泌紊乱患者的确会出现上述症状,但并非吃了保健品就会改善。内分泌紊乱的警报,更主要的表现为痛经、月经紊乱。
要改善内分泌功能,就不能忽视女性的三大内分泌功能“重塑期”,分别是月经初潮、生育前后和绝经前后。“在此期间,女性的内分泌功能得以重新构建和分配。”陈燕铭说,要顺利度过这三个重要时期,就要写好四个萦绕女性一生的关键词,即“营养、运动、睡眠、心态”。
月经初潮:
首度内分泌功能构建
尤其是营养和运动,前者容易受到过度重视,后者则容易被爱静的女性所忽略。长期营养过度且缺乏运动,可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冠心病、脑卒中、胆囊炎以及肿瘤,如大肠癌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初潮年龄通常为10~12岁,这也是女性出生以来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内分泌功能构建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会给一生埋下健康隐患。”陈燕铭说,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10岁女孩小兰小小年纪就患上甲状腺功能亢进。分析病因时,医生发现除了遗传的影响外,家庭关系紧张也是重要原因。小兰的父母已经离异,各自组成家庭,很少探视她。她独自跟着外婆生活,心情压抑,加上每天饥一顿饱一顿,经常吃零食,营养摄入也不够。上述不良因素叠加,导致她内分泌紊乱。
陈燕铭指出,这一阶段女性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生长发育。家长需要注意给女儿补充营养,尤其是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户外运动时间。如果营养不足、接受光照的时间不够,会影响长高,而过度营养摄入则会导致青春期肥胖甚至儿童糖尿病。繁重的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能忽视。家长要关注女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女儿关爱、支持和理解,给她的心灵减压。
生育期:
女人的第二次投胎
生育被称为女人的“第二次投胎”。从怀孕到分娩后,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自身免疫功能也在调整。“这一过程中,女性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心情愉悦。”陈燕铭说,这一时期特别突出的问题是睡眠、营养和心理。如果睡眠和营养摄入不足,或者因缺乏家人关怀和支持而心情抑郁,就容易出现内分泌紊乱,而产后抑郁、产后甲状腺炎、产后甲亢的发生都与生育期内分泌紊乱有关系。
孕产期营养摄入过多,容易诱发妊娠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如今孕产期糖尿病发病率走高,有些女性误以为糖尿病只影响自己,却不知道病情也会危及宝宝。”陈燕铭说,流产、畸胎、巨大儿、早产等都和血糖水平过高有关。
绝经期:
补欠账“过犹不及”
绝经期是雌孕激素交锋的特殊时期。过去占主导地位的雌激素从巅峰水平坠落,而孕激素水平上升,同时出现钙丢失、骨质疏松等问题。除了面临更年期综合征的考验,绝经期后,职业女性大多步入退休年龄,生活重心转移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可忽视。
这一时期特别突出的问题是运动和心理。尤其是运动,女性经常陷入认识误区。“退休后的女性经常觉得要补上过去因工作繁忙而欠下的‘债’,结果很容易过度。”陈燕铭说,例如一大早去爬山,然后跳舞,中午买菜,傍晚抽空去跳舞,刮风下雨不变,一天运动时间超过三四个小时,结果导致腰肌和跟腱劳损,严重者甚至发生骨折。她提醒,补上欠账要防止“过犹不及”。
心理方面,女性心思细腻,在内分泌波动剧烈的时期,更容易钻“牛角尖”。绝经期女性需要家人的关爱,同时要自我开解,遇事不妨想想事物有好的一面,避免陷入负面情绪不能自拔。
运动贴士:
挤地铁买菜也能锻炼
建议家有女孩的父母,从小培养女儿对户外运动的热爱,经常鼓励女孩放下书本和电脑,到大自然中接触阳光和清风,感受自然的美好,避免从小养成“宅女”。
忙于工作、家庭的成年女性则可学习“见缝插针”式运动法。例如经常因工作透支下班时间的职场女性没有时间专门去做运动,不妨每天出门时多带一双运动鞋,下班后脱高跟鞋,换上运动鞋,挤公交车、地铁,去菜市场买菜也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提醒女性一周运动时间最好安排五次,每次30分钟,运动强度根据年龄有所不同,例如40岁的人运动时心跳频率最高不能超过130次/分。从运动强度来看,爬山、游泳、骑车、跳舞、打羽毛球、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