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季节里的“热”养生

寒冷季节里的“热”养生

喝一碗热粥或一杯热茶,睡前用温热的洗脚水泡一会儿脚,或是在需要的时候进行一次热敷,亦或做一次热灸……寒冷的季节里,与“冷”对抗的“热”养生,给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喝碗热粥

粥有益于消化,便于吸收。尤其在冬天的早晨,喝上一碗热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还可以补充所需的营养。古人曰:“世间第一补益之物乃粥也。”而清代医学家章穆著《饮食调疾辩》也记载:“粥能滋养虚实百病,固己。”

专家推荐的冬季养生食材里,山药、羊肉以及各种杂粮等都适合做成粥。冬季养生粥之中最出名的就是腊八粥了,其原料主要是多种米、豆、干果和坚果。人们在腊月初七晚上就开始洗米、泡果、剥皮、去核,半夜时分开始用微火炖,直到第二天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其实,不仅在腊八这天,冬日里可常为家人做这样的包含着多种“料”的粥,因为营养丰富,也能帮助消化。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粥要煮久煮软,否则对肠胃不太好的人会造成胃肠负担,如红豆、薏米熟得较慢,可以把它们先煮了,也可以使用高压锅。

不仅杂粮可以做粥,羊肉、鱼肉也可以做成冬季养生粥。比如核桃羊肉粥,准备核桃仁10克、羊肉100克、羊肾1对、大米100克,以及葱、姜、盐等调味品适量,先将羊肉洗净,切细,羊肾剖开,去筋膜,切细。再取大米煮沸,放入羊肉、羊肾,煮至粥熟后,加入适量葱、姜、盐等调味品后即可食用。核桃对人体有益,可强健大脑;羊肉被称为冬令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此粥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合阳虚怕冷者食用。

温水泡脚

记者在社区走访时了解,不少人都有在寒冷天气里睡前泡热水脚的习惯。中医专家金季男表示,临睡之前用温热的水泡脚不仅可以为脚部驱寒,还有助于睡眠与养生。

金季男建议,可以抓一小把花椒,切几片姜片,一起入锅煮水,煮好后用做泡脚水,更有益于补阳气。对于手脚冰凉情况严重的人,则可以在咨询专业中医师后,到中药店买一些桂枝,每次用15—30克煮水泡脚。桂枝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的功效。

虽然泡脚简单易行,但也有几个注意事项:比如水温不要太高,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泡脚的水温更要控制好。泡脚水的水温以40℃—45℃为宜。泡脚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每次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泡脚水要不要放中药也是因人而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添加。另外,泡脚后再稍加按摩对健康大有裨益,可按压涌泉穴几分钟,以更好地促进足底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还可以护肾。

适当热敷

记者在社区走访中还了解到,一些年老的居民在冬季里有热敷的习惯,他们主要是关节或脊椎不太好;也有的人因为眼睛不舒服,为了缓解眼疲劳,所以时常热敷眼睛。

北京紫禁城国医馆中医执业医师白鸿刚介绍,热敷的热源一般有热毛巾、热水袋、暖宝宝以及具有加热作用的治疗仪器等。中药热敷法则是结合药物与热敷的双重作用,是临床中常用的热疗方法。

根据热源的不同,热敷可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在白鸿刚看来,冬季里由于天冷干燥,干热敷比湿热敷更适合。用暖水袋、暖宝宝等敷在需要的地方,可放松肌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但具体的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疾病情况采取相应的热敷,比如疼痛的话,血得热则行,可缓解疼痛,疏通经络。

对于中药热敷,虽也是易于操作的治疗,但需要先向中医师咨询后再进行。使用中药热敷要注意掌握温度,以免烫伤,其次热敷所用的中药要避免误服。

科学热灸

冬季虽不是做艾灸的最佳季节,但因为一些人到了冬天就容易手脚冰凉,如果在合适的穴位进行艾灸,能起到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赵百孝认为,在寒冷的冬天做艾灸,一定要注意房间的温度得足够高,以穿一件单衣为适宜。艾灸时则不要追求过高温度,尤其老年人以及皮肤存在感觉障碍的人,过高的温度容易发生烫伤,因此温灸就行。至于灸条用量,体内寒性大的人可以用量大一些,一般人不用用量太多,尤其老年人、孩子和体弱的人,灸的时候量要小。

据了解,可以灸的穴位有三阴交、大椎穴等。三阴交位于脚的内踝关节的最高点向上三寸处,它对肾脏有很好的调理效果。艾灸此穴可以保养人的肾气,对肝和脾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艾灸此穴可疏风、散寒,消除疲劳、增强体质。

寒冷季节里的“热”养生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