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对于视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视网膜脱落则会导致视力下降的情况出现,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失明。其实视网膜脱落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于其他疾病累及导致的,因此在治疗视网膜的同时也要控制原发疾病,所以了解视网膜脱落的原发疾病尤为重要。
哪些因素会导致视网膜脱落呢?
1、 近视眼
患有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的人,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脱落的情况。近视眼很容易导致玻璃体变性或者脱离,使眼睛周边的视网膜变得特别脆弱,加上玻璃体视网膜的牵引,很容易导致近视眼周边的视网膜变性或者脱落。
2、 视网膜变性
视网膜也不是无坚不摧的,如果长期用眼不正确,则可能会出现变性的情况,比如格子样变性、霜样变性。铺路石样变性,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裂孔,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给视力带来损伤。
3、 眼外伤
眼睛突然受到剧烈的撞击或者挫伤,眼球则会暂时变形,致使玻璃体基底部与球壁分开,进而使视网膜锯齿缘离断,最终造成视网膜脱落,此外如果眼睛受了穿孔性的外伤,则会直接使视网膜受到损伤,甚至造成视网膜脱落。
4、 眼睛手术伴玻璃体并发症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而且需要手术才能够进行治疗,在进行白内障手术之后如果同时出现了玻璃体并发症,则很容易导致视网膜脱落。此外眼内出血的患者,玻璃体收缩会比普通人更早,久而久之则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脱落。
5、 全身疾病
一些全身性的慢性疾病也会对视网膜造成影响,最终导致视网膜脱落,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容易导致眼底出血以及眼底血管产生病变,久而久之则可能会导致视网膜脱落的现象出现。
温馨提示
视网膜脱落要尽早进行治疗,一般在一周之内进行手术效果是最好的。视网膜一旦脱落则会严重影响视力,如果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视功能则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即使之后进行手术,也很难恢复到从前的水平。因此要掌握视网膜脱落后会出现的症状,比如视力突然下降等等,并且在一周之内进行手术,使视力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