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经不起小磕小碰

糖尿病人经不起小磕小碰

糖尿病引起的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主要原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使血管病变逐渐加重,无法给下肢提供足够的氧气和必需营养,更不能正常运送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糖尿病足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引起的下肢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病的另一个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神经丧失部分功能,包括触觉、痛觉、温觉等,造成足部感觉麻木或感觉异常,对外界各类刺激、外伤感知降低。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有很多,患者的认识误区也很多,很多糖尿病患者截肢都源于不注意“小节”。

误区一:“小伤”没事 很多糖尿病足患者最初的足部溃烂多缘于搔抓皮肤溃破、水疱破裂、烫伤、冻伤、碰撞伤、修脚损伤、新鞋磨破伤等小范围、局部皮肤损伤。这些小伤往往不会引起患者的重视,他们常常相信自己的愈合能力强,认为简单处理甚至不处理也能很快愈合。其实,这样往往失去糖尿病足最佳的治疗时机,并可使病变范围增大、溃疡加深、感染加重,甚至出现足部坏死,轻者截趾、截足,重者高位截肢,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二:脚没破,就不是糖尿病足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者,下肢血管神经损伤就会逐渐加重。虽然下肢曾经出现过破溃并很快愈合,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也会如此。因此,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必须时刻注意足部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发生。

误区三:自己换药,省钱省力 糖尿病足患者定期复查、定期进行改善微循环治疗非常必要,而且糖尿病足破溃后早期正确处理非常关键。通过专科医师的伤口处理、血糖调节及改善微循环治疗后,伤口可很快痊愈,能避免截肢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而很多病人在早期自己治疗,由于处理不当,伤情迅速发展,感染很快波及全足。这将需要长期换药并行多次手术才能修复,即使修复了也很难保住患足。

早期症状容易被忽略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是糖尿病足预防的关键。早期神经病变侵犯的多为深感觉,如触觉、痛觉、温度感觉和压力感觉障碍,易引起足部损伤,中老年人常有手脚发凉的情况。因此,如果糖尿病患者一只脚凉,另一只脚不凉,则要留心是否患上了糖尿病足。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清楚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有哪些,即使出现了症状,也容易被忽略。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主要有:下肢疼痛,发凉怕冷;双脚皮肤瘙痒,皮肤发白或发紫;肢端刺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一样;突然下肢疼痛难行,小腿抽筋、疼痛,疼痛在行走时加重,逐渐休息时下肢也疼痛,甚至彻夜难眠。

这些都是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导致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进而引起下肢血运差、感觉异常。这时,下肢受到外伤后很难发现,加之感染侵袭,使糖尿病足病情迅速恶化,出现局部小溃疡长期不愈、创口恶臭、部分足趾发黑、下肢水肿等感染症状。若出现以上任何症状,都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创口修复科治疗。

患者要内外科同时治疗

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治疗 控制血糖可减少和减轻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但对已经发生的病变没有逆转作用,故应早期防治,并使用改善神经功能和微循环的药物,主要有醛糖还原酶抑制剂、肌醇、神经营养剂和神经生长因子。

下肢血管手术治疗 包括各种类型的血管转流术和腔内血管成形术。经临床证实,有条件实施手术的病人进行手术干预仍为治疗周围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

溃疡伤口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伤口治疗不同于其他外伤的治疗,手术清创既要做到清除坏死组织,也要兼顾保留亚健康组织,同时应配合负压吸引、红外照射、高压氧以及内科治疗,以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为后期修复打好基础。对于已干黑或出现坏疽的足趾或肢体,则应尽早截除,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

中西医结合治疗 部分经过临床证实的中医药治疗,可有效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降低截肢率和致残率,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每一位糖尿病足患者都要注重个体化、精细化、综合化的治疗原则,要内科、外科同时治疗,并合理应用营养支持、中药调理等方法。患者要坚持科学、规范治疗,不可轻信各种偏方,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糖尿病人经不起小磕小碰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