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不管”是最好的“管”

家长的“不管”是最好的“管”

从今年年初开始,一本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在中国的家长们当中悄然流传。书中的一些观点,诸如“不管是最好的管”、“不读有用的书”、“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考好了不奖励”、“替孩子写作业”、“不上学前班”……都在家长们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都说: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自己原来一直都是不合格的家长。在上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直高居畅销榜前列,并被认为是2009年度影响最大的图书之一。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她的女儿品学兼优,曾两次跳级,2007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在接受女性周刊专访时,尹建莉说:现在的家长有三种,第一种是不懂教育,也不管孩子;第二种是不懂教育,但非常用心地去管孩子;还有一种是既懂教育,又用心地管孩子。 “在我看来,最有破坏力的就是第二种了,乱管,比不管更可怕。 ”

没有逆反的小孩,只有“不听话”的家长

记:你书中的很多观点,譬如,不管是最好的管、不考100分、考好了不要奖励……跟很多家长在现实中的做法都是反着的。

尹建莉:有的家长对这些观点可能会产生误读,比如,我说“不管是最好的管”,他们把这个“不管”看作对孩子的漠不关心,不闻不问,其实并非如此。比如,从我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就有意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所以我不陪孩子写作业,也不检查她的作业;甚至看着她忘了写作业也不去提醒。这表面上是不作为,实际上培养了孩子的自觉意识,让她对自己的作业负责。如果家长每天陪孩子写作业,给检查作业,表面很辛苦,但把孩子的自主意识和主动精神都给剥夺了。

我认识的一个男孩,大三了,门门功课不及格,到最后索性连考场都不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打电脑游戏。他妈妈从外地来看他,跟我诉苦。我一问,这位妈妈也是位教师,以前对儿子的学习实行严防死守,儿子功课还不错,考上了大学。但一离开妈妈的视线,他立刻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这个孩子就是典型的被家长管得太多,没有自主意识了。

记:很多家长都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尹建莉:现在一下子出来了很多“逆反期”的说法,像两岁逆反期,七岁逆反期,还有青春叛逆期等。这些负面词汇,全部是成人单边主义思维模式下形成的,实际上反映了成人对少年儿童的不理解。小婴儿基本上没有自主意识,像一团刚和好的面一样任人摆布;到了两岁,他的自主意识开始萌发,要开始探索世界,要有自己的选择了,遇到和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时,孩子本能地想要按自己的想法办事。比如我一个朋友家的小孩,两岁多了,总喜欢去阳台拿挑衣竿,妈妈就觉得很危险,每次都抢在孩子前面不让他去拿。越是这样,小孩就越偷偷摸摸地去拿。妈妈就觉得孩子不听话,于是“两岁逆反期”就出笼了。

我觉得那些总认为孩子不听话的家长,往往是不尊重孩子、不关注儿童的自主选择,只在乎自己感受的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是真正“不听话”的家长。

所谓尊重儿童,不是说不打骂就是尊重了,而是在家长和孩子的意见冲突时,家长能认真地体悟、理解孩子的感觉及需求,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家长都要尽可能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尊重孩子的选择。

随着孩子的长大,他要求独立的愿望更强烈,他的自主意识更需要成长的空间,如果家长不因为家长意志和孩子发生冲突,那么所有的“逆反”都不存在了。

可以跟孩子说“用功”,但别说“刻苦”

记:大多数家长与孩子之间最大的冲突,应该就是孩子不爱学习了。您曾经说过“可以用功,但不要刻苦”,这句话怎么解释呢?

尹建莉:我去外地讲课的时候,家长们最常问的问题是:孩子学习不刻苦怎么办?我跟这些家长说,你不要逼孩子“刻苦学习”,因为“刻苦”和“用功”是不一样的。爱迪生做起实验来废寝忘食,很用功,但是他有“苦”的感觉吗?没有,他觉得其乐无穷。现在孩子打电脑游戏,一玩就是七八个小时,很用功,但他一点都不觉得苦,因为他对游戏充满兴趣。一件事情,当它变成“任务”时就已带有苦役感;当这个任务还同时被渲染得很 “苦”时,孩子还能有兴趣么?所以,在培养孩子勤奋用功地学习方面,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呵护好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能强化“苦”,而要尽量消解“苦”。

我女儿上高中之后,偶尔也会抱怨说太累了。我就采取了两个办法帮助她。一是找了些高考状元谈经验的资料,尤其是那些谈刻苦用功的,让她知道凡是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没有一个不勤奋。这表面上看是强化了学习要刻苦,实际上缓解了她对苦的感受。既然状元们都那么用功,那么自己用功也就是正常的了。二是和她一起读了本《科学的故事》,书里呈现了数学、化学、物理、医学等各学科的大致发展脉络,以许多生动的故事讲述了其中艰难的历程。女儿从这里看到人类科学知识的积淀是那样不易,仅仅是氧气的发现就经历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坎坷。想想自己可以轻易地拿着薄薄的教科书纵览前人每一种惊人的成就,她由此觉得很幸运——自己不过是这些伟大成果的享用者,有什么苦呢。我做这些,无非是让女儿站在高处看待事情,既能刻苦用功,又不觉得苦。高中生已有较为成熟的理性,她的认识已可以唤起她的毅力,而毅力可以降低痛苦感。

孩子不用读“有用”的书

记: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读“闲书”时太入迷,影响学习成绩,您怎么看?

尹建莉:我个人坚决支持孩子读“闲书”。我女儿上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读长篇小说了,此后古今中外的名著阅读一直没间断。作为语文老师,我积极倡导阅读,反对学生们去读什么优秀作文选。至于担心孩子看小说入迷,影响成绩,那是因为家长不理解阅读的价值。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个天才都有一个疯狂的阅读期”。如果孩子看小说能看到天昏地暗,那说明他是真的看进去了。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优秀作品带给孩子的不仅是快乐,更是聪明、智慧、理性和思维能力。而一个聪明、智慧、理性且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当他面对学习时,也不可能是个平庸之辈。

记:作为妈妈,您对女儿最大的期望是什么?

尹建莉:我对女儿的期望就两个,一个是她能有安身立命之本,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其它什么都谈不上;另一个就是她能有幸福感。我相信很多家长跟我的想法都差不多,都不苛求孩子成名成家,只要孩子一生幸福就可以了。但一些家长的做法,往往是跟他们的观点分离的,他们往往由于太多地考虑孩子的“销路”而没有考虑他的幸福感。最典型的如当下为了成绩,为了择校,为了多才多艺而剥夺了孩子的自主选择,不给孩子玩耍的时间,不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快乐和享受。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被逼着考上大学,却一点都不想学习,也不幸福,那家长最终收获的是什么呢?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喜欢做蛋糕,将来的梦想就是开个蛋糕店。有一天,这个刚上初二的小姑娘在家里和同学烤了一个非常精美的蛋糕。她妈妈没有夸奖她,而是说:做蛋糕那不是体面的工作,你将来应该做白领,你如果能把这个精神头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如果是我的女儿,我尊重孩子的选择。虽然我的女儿高考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如果她非常明确地想去做个蛋糕师,我会鼓励她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家教的第一原则是“有心无痕”

记:您提到家庭教育最好的模式是“有心无痕”,家长们该怎么贯彻?

尹建莉:就是别让孩子感觉到你是在教育他,尤其不要去管制他。比如做到适当的“不管”,再比如孩子考试考好了,我从来不说妈妈奖励你点什么好东西,只是淡淡地说声知道了,这看似不在意,其实是在维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孩子考试的时候尽想着如果考好了,我妈就给我什么奖品,那么她的学习动机就改变了。作为家长,不要用成人的一些比较世俗的想法去扰乱孩子。

另外,我非常反对家长对孩子说“我辛辛苦苦都是为你了”之类的话。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小孩,但爱的程度和质量是不同的。我为你付出了多少,你要回报我多少,这种“讨债心理”反映出了家长的自私,也很难得到孩子的尊重。同时,家长要做出榜样,如果家长每天晚上都守在电视机旁,却总是限制孩子看电视,这样你的行为就太“有痕”了,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另外,我认为家长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应该经常向两个老师请教,一是书本,二是你自己的孩子。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教育修养,孩子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一些具体事情时知道如何选择。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

家长的“不管”是最好的“管”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