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预防子宫内膜癌?远离其高危因素
1、肥胖。脂肪过多将增加雌激素的储存,以及增加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这种游离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子,或促癌因子。
2、糖尿病。糖尿病病人或耐糖量不正常者,其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比正常人增加2.8倍。
3、高血压。内膜癌伴高血压者较多。
4、月经失调。宫内膜癌患者,月经紊乱、量多者,比正常妇女高3倍。
5、初潮早与绝经迟。12岁以前比12岁以后初潮者,宫内膜癌的发生率多60%。宫内膜癌的绝轻年龄较正常妇女迟6年。
6、孕产次。宫内膜癌发生于多产、未产、不孕症者较多。
7、多囊卵巢综合征。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的、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子宫内膜癌也同肝癌、胰腺癌等疾病一样,越早治疗其预后效果越好,在子宫内膜癌不断高发的当下,预防子宫内膜癌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防癌宣传普查,加强卫生医学知识,教育有更年期异常出血、阴道排液、合并肥胖或糖尿病的妇女,要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早期诊断。
2、治疗癌前病史,对子宫内膜有增生过长,特别是有不典型增生患者,应积极给予治疗,严密随诊,疗效不好者及时手术切除子宫,若患者已有子女,或无生育希望或年龄较大者,可不必保守治疗,直接切除子宫。
3、对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有密切随访或监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治疗后应密切定期随访,争取及早发现有无复发,约75%~95%复发是在术后2~3年内,常规随访应包括详细病史(包括任何新的症状)、盆腔的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X光胸片、血清CA125检测及血常规、血化学检查等,必要时可作CT及MRI检查,一般术后2~3年内每3月随访1次,3年后可每6个月1次,5年后1年1次,95%复发病例均可经临床检查,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及血清CA125检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