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卫阳“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的功能减低,故易感风寒而形成脾肾阳虚外感证候。卫阳失护,风寒外袭,则见恶寒重而发热轻。风寒束表,肺气失宣,则见鼻塞流清涕,或见咳嗽痰稀薄。寒性凝滞,主收引,卫阳被遏,则无汗;脾肾阳虚,风寒外束,经气不舒,则头身冷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脾阳虚,则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腰为肾之府,命门火衰,则腰酸膝冷,并倦卧畏寒。肺主呼气,肾主吸气。肾阳虚不能纳气,则气逆而喘,动则尤甚。肾气不固,气化不足,则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真阳虚弱,男子见阳萎,女子带下清稀。脾阳不振,水谷不化,肾阳不温运脾,则见大便溏泻。舌脉亦见阳虚不温兼有表寒之象。
主症:①恶寒发热,寒重热轻,鼻塞流清涕;②头身冷痛,四肢不温;③腰酸膝冷;④神疲倦卧。
次症:①无汗,咳嗽痰稀薄,或气逆而喘,动则尤甚;②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或大便溏泄;③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
舌脉:舌体胖嫩,舌质淡,或有红痕,苔白滑;脉滞迟细,弱或浮大无力。
凡具备主症①、②、③、④及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③、④及典型舌脉者,或主症①及次症②和典型舌脉,或主症①、②及次症③和典型舌脉者,即可诊断为感冒病之脾肾阳虚证。
脾肾阳虚感冒常用疗法
(1)针灸疗法
取穴:风池、大椎、合谷、迎香、足三里、脾俞、肾俞。
手法:风池、大椎、合谷、迎香,用泻法。足三里、脾俞、肾俞、用补法,加灸。
(2)按摩疗法
取穴:双风池、双迎香、双足三里、双肾俞。
手法:①用双大拇指按揉风池穴1~5分钟,1日3次。有祛风散寒作用。
②用双手中指腹部轻按迎香穴,沿鼻旁向上,经前额、太阳穴处而下,回到迎香穴为一次,如此36次,每日2~3次。与风池穴配合,可治感冒头痛、鼻塞流涕等症。
③用双手拇指轻揉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1日3次。可起到健脾强身效果。
④以双手搓热放在两腰部,轻揉按摩;或用两手叉腰,大拇指按在肾俞穴上,轻揉按摩2~5分钟。有温补肾阳、壮腰强身作用。
(3)自疗导引术
将两手搓至极热时,在脸部摩擦(包括额、眉骨、眼角、两耳、以及鼻孔两侧等部位),及颈项两侧部位,一直摩擦至全部发热后乃止。旋即利用自己之左手大拇指与食指捏紧两鼻孔,停止不动(即既不呼气,亦不吸气,静止不动而已)。只将两眼球用力向左右摆动,一直至视力紊乱,泪水欲滴出之情况下而后止。旋即放松鼻孔,同时开口尽量吐气,并自然调息之。如此连续施行至三五次后,感冒症状即可消退。
此术如能在寒冬季节施行,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4)贴敷疗法
①脾肾双补膏 苍术、熟地各500克,五味子、茯苓各250克,干姜32克,川椒15克。
麻油熬,黄丹收。
贴于肾俞与脾俞穴处。本方补益脾肾阳气,有强腰健身、预防感冒作用。
②补益元气膏 牛肚1个,黄芪300克,党参、生白术、当归各200克,茯苓、五味子、益智仁、补骨脂、胡桃肉、陈皮、肉桂、甘草各20克,砂仁,木香各22克,干姜15克,大枣10枚。
先煮牛肚,去渣,后入余药,麻油熬,黄丹收。
贴于膻中或脐下气海。
本方药物较多,但以温补脾肾,益气养血为主。膻中为八会穴中气会之处,脐下气海为元气贮存处。贴敷二穴,温补元气力量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