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治疗:扑灭肿瘤的“星星之火”

生物治疗:扑灭肿瘤的“星星之火”

1971年,美国颁布《国家癌症法》,向癌症“宣战”,至今已40余年。然而,到目前为止,癌症发病率没有显著下降,治愈率没有显著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随着人口日趋老龄化,全世界癌症死亡人数将继续上升,到2030年或超过1 310万。

为什么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研究,人类仍然无法实现“攻克癌症”的梦想?

原来,大部分癌症都是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引起的,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医学界知之甚少,人们难以预防癌症的发生;而且,PET-CT作为当前最灵敏的检查设备之一,也只能发现直径为4mm的肿瘤,这就使很多直径仅为微米的肿瘤细胞在仪器检查中成为“漏网之鱼”,导致很多癌症患者直到癌症中晚期才得到确诊。

这是否意味着面对癌症的到来,人们只能坐以待毙?不!近日,陈运贤借鉴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提出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理念:利用生物治疗中的DC-CIK细胞疗法,可以扑灭癌症的“星星之火”,预防癌症的发生!

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或是癌症先兆!

一旦发现体检报告中的“肿瘤标志物指标”出现异常,很多人都会惴惴不安,担心癌症已悄悄尾随着自己。

陈运贤指出,“这种担心不无道理。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可以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物质,其类型很多,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抗原、细胞角蛋白等。这类物质在正常人体内含量较低,甚至根本不存在;但在机体产生肿瘤时,可异常增多。”

虽然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未必一定意味着患有恶性肿瘤,但陈运贤在临床上发现,很多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者经过全方位的身体检查后,仍然无法查出任何健康问题。“我认为,这一人群体内其实已经出现了早期癌变,只是目前医学检测设备的灵敏度有限,未能检测出来。”

东莞廖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几年前,他在体检中发现,自己的甲胎蛋白水平竟高达200μg/L,远远超过了20μg/L的正常值。这可吓了他一跳,因为甲胎蛋白属于肿瘤标志物,指标的升高往往预示着肝癌,可他的CT检查却显示一切正常。经过3年多的持续观察后,他最终被CT检查确诊为多发性微小肝癌。

当前,对于肿瘤标志物异常者,大部分医生的意见是让患者定期复查,待确诊为肿瘤后再进行治疗。但陈运贤认为:这样做的结果是必须等到肿瘤发展到中晚期才能开始治疗,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尽管医生作了最大努力,患者也花费了大量金钱,结果却往往令人惋惜。既然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预示着早期癌变,何不及早对这一人群进行干预治疗,把肿瘤消灭于无形之中?

癌症“灭火器”:DC-CIK细胞疗法

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肿瘤,手术和放、化疗都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但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所预示的早期癌变往往“无踪可循”,使用何种手段才能阻断癌症的发展进程?

上文提到的东莞廖先生的病例点燃了陈运贤灵感的火花。当时,按常规,廖先生需要进行肝移植,但由于供体困难且其肿瘤十分微小,陈运贤只能用DC-CIK细胞疗法为他治疗。

所谓DC-CIK细胞疗法,是生物治疗中一种较为成熟的疗法,主要通过唤醒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来杀灭肿瘤细胞。

具体来说,DC-CIK细胞,是DC细胞和CIK细胞的合称。其中,DC细胞是树突状细胞,它犹如“侦探员”,可以随血液流动到身体各处,激活免疫系统,促使其“辨认”出肿瘤细胞是人体的“敌人”。 CIK细胞则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它犹如“神射手”,能够精确地击垮肿瘤细胞,而不伤及正常细胞。该疗法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扩散,减少放、化疗的副作用,延长患者寿命。

经过治疗,廖先生的肿瘤消失了,甲胎蛋白水平也迅速降至正常。

陈运贤指出,“这个病例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给了我一个启发:对于中晚期肿瘤,DC-CIK细胞疗法可以抑制肿瘤的发展,让患者带瘤生存;对于微小的肿瘤,DC-CIK细胞疗法可以使其消失。由此推之,对于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所预示的早期癌变,DC-CIK细胞疗法也应该可以遏制肿瘤细胞的变异和分裂,使肿瘤标志物指标恢复正常,防止肿瘤的出现。”

当然,即便进行了DC-CIK细胞治疗,患者日后还可能再次出现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因为该疗法只能杀灭肿瘤细胞,却无法消除患者体内的原癌基因和杀灭其肿瘤干细胞。这就意味着当人体的肿瘤细胞全被消灭后,患者体内的原癌基因还有可能刺激人体其他细胞变异为肿瘤细胞,肿瘤干细胞也能使人体再次出现早期癌变。

陈运贤表示,“虽然DC-CIK细胞疗法不能从源头上防止癌症的发生,但它可以像灭火器一样,不断地扑灭癌症的‘火花’,避免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把癌症扼杀在萌芽之际,使癌症无法损害人体的健康。更何况应用此疗法治疗肿瘤标志物指标异常所预示的早期癌变,没有什么副作用,不象化疗那样有诸多不良反应。”

治疗风险或与注射疫苗相当

由于正常人体内的DC细胞、CIK细胞数量非常少,因此,进行DC-CIK细胞治疗时,首先需要抽取患者一定量的外周血,从中分离出淋巴细胞,并加入肿瘤抗原,培养成DC细胞;与此同时,用余下的血液培养出CIK细胞,通过细胞因子的作用增强其抗肿瘤能力。经过培养后的DC、CIK细胞的数量和识别肿瘤、抗肿瘤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将这些细胞回输到患者身体中,就能让其发挥抗肿瘤的作用。一般来说,一个疗程需要注射6~7次DC-CIK细胞。

虽然该疗法的疗程并不复杂,但对于很多不了解生物治疗的人来说,即使知道了该疗法的原理和过程,他们也难免犹豫不决:这么前沿的治疗技术,到底安不安全呢?

“所有疗法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进行DC-CIK细胞治疗就如同注射疫苗一般,一旦在操作中出现疏漏,如未能做到彻底消毒等,就可能导致副作用。但毕竟和疫苗不同,DC细胞、CIK细胞都来自患者自身,人体通常不会出现排斥反应。”陈运贤解释道,“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200多名肿瘤标志物异常者进行了DC-CIK细胞治疗,总体来说效果都不错,尚未发现不良副作用。比如,我曾经接诊过一名女性,她体内5种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都出现了异常,做了PET-CT检查也未能发现问题所在。最后,经过一个疗程的DC-CIK细胞治疗,其指标便全部恢复正常。”

因此,对于无确切病因的肿瘤标志物异常现象,DC-CIK细胞疗法应该是可行的,它对预防癌症的发生,减少癌症发病率、死亡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肿瘤频道更多热文推荐》》》

防癌三法宝 别让7大致癌物恋上你

十大“三抗”食物 助你逃脱癌症魔爪

6大因素引发卵巢癌 4类食物让其“急刹车”

体检+生活细节 揪出6大“隐形癌症”

14条饮食法则 让癌症不再是你的粉丝

生物治疗:扑灭肿瘤的“星星之火”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