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宝宝咳嗽五妙招 治疗小儿咳嗽的四误区

中医治宝宝咳嗽五妙招 治疗小儿咳嗽的四误区

许多家长喜欢利用自己的“常识”治疗小儿咳嗽,殊不知这些“常识”也有可能是错误的。专家指出,家长在诊断、治疗儿童咳嗽时,应警惕以下四大误区。

中医治疗宝宝咳嗽的5个妙招

一、药宜轻清

咳嗽与肺脏疾患有密切的关系。治疗病位在上的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应选用质地较轻的植物类中药,如桑叶、薄荷、菊花、杏仁、桔梗、贝母、牛子、枇杷叶等疏风宣肺,化痰止咳药以及桑菊饮等成方皆属于这一类。

在具体应用时,还要注意这类药物的煎煮时间不要太长,服药时最好少量频服,这样可使药物更易被吸收,发挥作用快而持久。

二、慎用辛温

小儿生机蓬勃,感邪后最易化热,特别是冬季取暖室内温度增高,大大缩短了由寒化热的时间。所以,应慎用辛温发汗的药物,必须使用时也应适可而止。

咳嗽初期,如确属感受风寒之邪,可以在疏风宣肺法的基础上酌用少量的麻黄、苏叶、荆芥、淡豆豉、生姜、葱白。当舌苔变干或转为薄黄,痰由稀变稠、由白变黄后,应立即改方换药。

三、缓用寒凉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咳嗽初起,痰少、色白清稀时,苦寒清热的药物不宜应用太早,以免肺气郁闭,邪不外达。只有当出现化热症状如流浊涕,吐黄痰,大便干时,方可使用黄芩、黄连、大青叶、板蓝根、知母、石膏、大黄等寒凉药物。

四、忌用收涩

咳嗽是人体自我保护的措施之一。小儿感受外邪后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痰),可以通过咳嗽排出体外。所以,外感咳嗽初期应禁用收敛镇咳的柯子、米壳、五味子等药,少食酸味食品,以免敛邪留患延长病程。

五、饮食调护

小儿恣食不节是咳嗽痰多的诱因。患病后,应注意饮食起居的调护。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少食鱼肉黏腻碍胃的食物,多饮温开水;室内要保持空气清新及合适的温湿度。梨、荸荠具有清肺、润燥、化痰的功效,可以适当食用。

治疗小儿咳嗽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小儿咳嗽与鼻塞、流涕没有直接关联

小儿咳嗽时常有鼻塞流涕的症状,但家长往往只针对咳嗽的症状治疗,殊不知鼻塞、流涕也是小儿咳嗽的主要原因。

小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柔软,血管丰富,容易充血引起鼻塞流涕,致使鼻部分泌物倒流刺激咽部和支气管粘膜,引起小儿咳嗽。而含有减充血剂伪麻黄碱成分的复方制剂不仅能减轻鼻塞、流涕,还能帮助减轻咳嗽症状。

误区二:小儿咳嗽要先用消炎药

很多家长认为小儿咳嗽是呼吸道有炎症,所以要用消炎药,其实这会对小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小儿咳嗽不单是由呼吸道感染后炎症刺激引起的,过敏、烟尘、异物刺激也可引起小儿咳嗽,如果不能对症,服用消炎药不仅对咳嗽的治疗无益,而且还会产生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

误区三:小儿咳嗽可以使用成人止咳药

一些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以为小儿也可服用成人药物,只要将用药量减半或减少就行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有害的。小儿与成人不仅体重不一样,更有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如小儿由于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发育不完全,对药物代谢能力差,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该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产品。

误区四:认为小儿咳嗽很常见,咳咳就会好

咳嗽是儿童非常常见的症状,然而多数咳嗽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尤其是儿童的呼吸系统发育很不成熟,有痰液的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咳出痰液,而将痰液滞留在呼吸道,不仅加重炎症和咳嗽,还容易使病菌扩散至肺内其它部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

中医治宝宝咳嗽五妙招 治疗小儿咳嗽的四误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