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气通肝重在疏肝健脾 要当心肝病的早期症状

春气通肝重在疏肝健脾 要当心肝病的早期症状

肝脏是我们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人体大部分进食的东西都是需要肝脏来分解代谢的,所以护肝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春天又是护肝最佳时期。那么,春天如何保护好肝脏?

俗语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专家认为,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正是调养身体的好时节;同时,春季也是细菌病毒活跃的季节,因此也是小心预防疾病的季节。专家提醒,春季养生,重在疏肝健脾,应注意饮食清淡少油腻,最好多喝花茶少动怒,尤其是对孩子不宜动辄责骂,应多些鼓励,更利于其萌发意志。此外,春天不宜宅在家里,适宜出游和户外活动。

专家:春气通肝,肝气郁结,不仅容易诱发精神疾病,而且伤脾,进而影响整个身体功能。

肝脏养生法则:重在疏肝健脾

春季五行属“木”,“木”讲究“条达”;“木”主肝,肝需要疏泄,因而通常说春气通肝。如果肝气郁结,不仅容易诱发精神疾病,而且,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木”克“土”,而“土”主脾,因此,如果肝火太盛,就会伤脾,导致脾虚,而脾又主管运化,如果运化不好,身体的功能都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脾旺,则不受邪。“因此,春天最重要的是养生法则是疏肝健脾。”

情绪:少责骂、批评

肝藏血、主疏泄,主管情绪变化。在春天,如果肝火太旺,就易怒,同时,怒气太大又会伤肝,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果春季肝气郁结或大动肝火,都会损伤肝脏。

春天保持心情愉悦和舒畅十分重要,最好不要随便发火骂人,不宜随便批评下属,也不要动辄责骂孩子,否则,大家都容易火大伤肝,伤人又伤己。“一年之计在于春”不是没有道理的,春天正好是立志的好时节,这个季节最好不要挫败下属或孩子的积极性。

饮食:多吃绿颜色的食物

春天疏肝健脾,一定要保持饮食清淡,忌油腻,在烹饪时要少油少炸。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食物大体可分为青、赤、黄、白、黑五种,其中,青色入肝。因此,春天可多吃绿颜色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青瓜等,对养肝有好处。淮山、茯苓、薏米则有健脾化温的作用,可以多吃。对于广东人来说,可多吃扁豆、薏米、车前草、紫苏叶等祛湿的食物。

春天养肝很重要,还要清楚肝病出现的症状表现。那么,肝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甲型肝炎的症状: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乙型肝炎的症状: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状比较常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会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状、体征都不太典型,仅稍感乏力,容易疲劳,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慢性乙肝也有可能会有肝区胀痛不适的情况。

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戊型肝炎的症状: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其他各型乙肝均有轻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归纳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嘲收障碍,营养物质摄人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关。

2、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病情较重时,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疸。由于胆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皮肤瘙痒。

3、消化遭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等。

春气通肝重在疏肝健脾 要当心肝病的早期症状

为您推荐